每天打开微信,十有八九都是在问 “老樊,关税降了,运费啥时候降?”

都是支持多年的老客户,实在过意不去,计算器按冒烟了,勒紧裤腰带降吧;还被众嘲:你这货代干得跟中油一样,国际油价涨 1 毛你们加 2 块,国际油价跌 1 元,你们降 2 分。

 

如果说货代和客户之间谁更想降价,还得是我们 —— 毕竟降价能揽来更多货,货量为王嘛。

大家都知道美线货代的报价模式,关税成本在整个报价中,就像奶茶店把珍珠钱算进套餐价一样,不会单独标价。这波“芬太尼”关税降十个点,理论上来说,货代的成本也会相应减少10%,难道不应该降价?

但做生意到底不是搞纯数。

假设以前一个柜的“芬太尼”税 4000 元,现在省 2000 元,但舱位成本从 1800 美元涨到 1936 美元,折算下来多花了近 1000 元人民币。等于关税省的钱,刚够填舱位涨价的一半坑,剩下的缺口还得从其他地方补。

自今年初老美和我们全线开打以来,CBP作为一个重量级的“打手”,挥拳挥出残影,拳拳到肉——

严查模糊货描;

鼓励群众举报低申报,举报有奖(有个美国版“朝阳群众”拿了200万美金的奖励,这买卖比货代好干多了);

启用全新原产地核查系统打击转口避税;

来看看数据,今年 3 月,美国海关一共受理了 300 万单进口报关,总货值超过 3500 亿美金,拟征关税接近 150 亿美金,其中海运方式占进口总货值的 37% 

 

 

8月开始,更是全盘升级监管手段, 频繁发 “海关表格 28 号”(信息要求函)、 “海关表格 29 号”(纠正错误函) ,对跨境电商等进行 “高风险窗口” 抽查。

关税降的那点钱,遇上一次查验,真不够看。

以目前行业内卷卷成卷心菜的情况来说,成本彼此都心知肚明。这一单运费该多少,有时甚至客户算得比我们还要快。口头禅就是 “能不能给点折扣”,不给吧,怕客户跑了;给吧,利润本来就薄,再让点就没了。

想拉新客也难,上来就说 “别家报的比你低 200”,我们总不能跟客户说 “低价没好货”,只能硬着头皮解释,有时候还被误会 “赚太多”。这种情况下,想统一降价,根本不现实。

关税降了——货代的成本少了——运费下调

关税降了——货主、客户集中发货——推涨运费

都合理,都能逻辑闭环,所以到底-10%后,未来运费会跌还是涨?

 

别指望短期内运费会降,但也不会涨得太离谱,大概率是 “稳中有小涨”:

1-2 个月内:舱位紧张还会持续,运费难降现在到了跨境电商的补货旺季,很多卖家都在囤货准备年底销售,舱位需求只会多不会少。船公司那边也没增加太多运力,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还会持续,运费想降几乎不可能,说不定还会小涨 5%-10%。

3 个月后:旺季过去,运费可能小幅回落等年底旺季过了,舱位需求会减少,到时候船公司可能会放些优惠舱位,运费说不定能降 5% 左右。但也别抱太大希望,回落空间有限。

就算“芬太尼”关税降了十个点,但“Made in China”的综合关税仍然高达约47%,远远高于东南亚几国。这次的短暂停战,预计短期内会刺激部分货主加快发货节奏,但拟定的停战期只有一年,长远来说还是道阻且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