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由于美东码头罢工警报解除以及农历春节的临近,欧美主要航线的运价出现了显著下滑。1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大幅下跌214.49点至2505.17点,跌幅达到8.56%,结束了连续六周的上涨势头;且全航线运价下滑,市场需求较淡的欧线跌幅较重达4.42%。具体来看,四大主要航线的运价均有所下跌。其中,欧洲航线和均他中海航线的跌幅尤为显著,显示出市场需求相对疲软。同时,美线的运价也出现转跌,美西和美东分别下跌6.3%和2.94%。美西的跌幅较大,与美东罢工危机解除后运价失去支撑有关。

运价指数大幅下跌的背景

运价指数是衡量货物运输成本的重要指标,其波动通常与全球经济环境、贸易需求、运力供给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密切相关。近期,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、贸易量波动及能源价格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共同作用,导致运价指数大幅下跌。

欧线跌幅较重的原因

全球经济放缓与需求减弱

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,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消费需求降低,导致运输需求减少。

供应链逐步恢复,部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急单需求得到缓解,货运需求回归常态。

运力过剩

船公司或航空公司投入的运力过多,新建船舶或飞机投入使用,导致市场上货运供给超出需求。

疫情期间许多航线和航班减少,但随着疫情控制和需求回升,航运公司恢复了许多停航的航线,导致运力过剩加剧。

季节性因素

临近农历春节,部分货主可能选择提前出货,导致货量前置,旺季结束后货量转弱。

地缘政治因素

全球贸易摩擦加剧,影响运输需求的稳定性。

中东局势等地缘政治因素也对欧线运价产生一定影响。

新增运力大量下水

新增运力持续大量补充,特别是跑欧线的大船,导致运力逐步走向过剩。

结语

运价指数大幅下跌、欧线跌幅较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包括全球经济放缓与需求减弱、运力过剩、季节性因素、地缘政治因素以及新增运力大量下水等。这一现象对航运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较大影响,未来运价指数的走势将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