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

1. 政策起源

时间线:2025年4月2日,特朗普宣布实施"对等关税"政策,旨在通过单边关税调整贸易平衡,减少美国长期贸易逆差。

核心逻辑:以"对等"为名,对贸易伙伴国征收与其对美关税水平相当的关税,或根据贸易逆差比例确定税率。

2. 主要动因

经济目标

  • 贸易逆差:2024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12941亿美元,同比扩大12.5%。
  • 制造业回流:通过高关税迫使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,减少对进口依赖。

政治考量:兑现"美国优先"竞选承诺,巩固选民基础,尤其是制造业蓝领群体。

战略博弈:挑战WTO多边贸易体系,重构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规则。

二、涉及国家与关税细节

1. 14国具体名单及税率

国家 关税税率 备注
日本、韩国 25% 关键盟友,但贸易逆差显著
马来西亚 25% 东南亚贸易伙伴
哈萨克斯坦 25% 中亚资源出口国
突尼斯 25% 北非国家
南非 30% 非洲最大经济体
波黑 30% 东南欧国家
印度尼西亚 32% 东南亚最大经济体
塞尔维亚 35% 东南欧国家
孟加拉国 35% 南亚低收入国家
泰国 36% 东南亚制造业中心
柬埔寨 36% 东南亚低成本制造基地
老挝、缅甸 40% 东南亚最不发达国家,税率最高

2. 实施时间与调整

  • 原定时间:2025年4月9日,后因市场压力暂缓至7月9日。
  • 最终延期:2025年7月7日,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将实施时间推迟至8月1日
  • 条件性调整:若相关国家在8月1日前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,税率可协商下调。

3. 关税计算方法

  • 公式

对等关税税率=(美国自该国进口额美国对某国贸易逆差​)÷2

  • 示例
    • 中国:逆差3190.9亿美元 / 进口4626.4亿美元 ≈ 69% → 取半为34%(后调整至部分豁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