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背景与核心动机

1、时间线与决策依据

关键节点:特朗普于2025年8月11日签署行政令,将原定于8月1日到期的对华关税暂停措施再延长90天。此前,美国已多次调整关税政策,包括4月宣布的“对等关税”新政及7月的延期决定。

政策延续性:此次延期是特朗普政府“对等关税”框架的一部分,旨在通过持续施压推动中国在贸易、技术等领域让步。

2、核心动机

谈判策略:以关税为筹码,争取中美贸易谈判中的主动权,同时避免立即升级冲突。

国内政治考量:关税政策调整与美国中期选举节奏高度吻合,旨在争取选民支持,尤其是制造业和农业选民。

战略博弈:针对中国在稀土、高科技等领域的优势,试图通过关税施压,迫使中国在技术转让、市场开放等方面妥协。

二、中美反应与立场对比

维度 美国立场 中国立场
政策目标 通过关税施压,平衡贸易逆差,保护美国产业;推动中国在稀土、技术等领域开放。 坚决反对单边关税措施,强调贸易战无赢家;要求美方取消所有加征关税,停止技术封锁。
谈判策略 以“对等关税”为框架,要求中国在采购规模、技术合作等方面作出承诺。 坚持核心利益不妥协,反对“数字游戏”式谈判;提出取消剩余关税、解除技术封锁等条件。
核心诉求 稀土全产业链开放、减少对俄伊能源进口、推动“市场经济模式改革”。 美方彻底取消对华关税、停止将台湾问题与经贸挂钩、尊重一个中国原则。

结论

特朗普延长中国关税期限90天,是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的体现,反映了美国在贸易逆差、技术竞争、地缘政治等领域的深层焦虑。